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国际油价再跌!欧佩克态度悬而未决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截至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2022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7美元,收于每桶66.18美元,跌幅为5.39%。2022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下跌了2.87美元,收于每桶70.57美元,跌幅为3.91%。
国际油价30日盘中再次大幅下跌!
 
截至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2022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7美元,收于每桶66.18美元,跌幅为5.39%。2022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下跌了2.87美元,收于每桶70.57美元,跌幅为3.91%。
 
据外媒报道,这是由于市场对现有疫苗预防变异病毒Omicron变体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进而引起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而这样的担忧是否会长期推低油价市场,明年油价走势如何?各方判断分歧明显。
 
欧佩克+月度会议产量政策将对近期油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石油库存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此前预期
 
01. 欧佩克暂停提高产量?
 
欧佩克+将于北京时间本周四晚召开线上会议,决定明年一月的石油产量。基于上周五油价暴跌逾10%,以及30日再次跌落,这次会议受到石油行业及其他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29日说,俄方认为主要产油国目前没有必要因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毒株扩散而紧急调整原油生产策略。沙特能源部长也表示并不担心Omicron。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则表示,石油市场对新变种病毒的反应过度。
 
 
欧佩克与伙伴国的反映看似云淡风轻,但诸多能源和金融分析机构却认为,从欧佩克与伙伴国以往立场看,产油国如果在本周月度会议上宣布暂停增加原油供应量也不意外,因为这样油价将得到支撑。
 
Rystad Energy分析师表示,产油国要么会延续逐月把产量提高40万桶/日的保守政策,要么采取更谨慎的操作,以求在新冠疫情有更多确定性之前进一步收紧供应。
 
瑞银集团认为,欧佩克与伙伴国可能会暂停提高原油产量或削减供应量。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能源大宗商品分析师也认为,在出现变异病毒和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原油储备的情况下,欧佩克与伙伴国将倾向于暂停提高原油供应量。
 
而花旗集团分析师表示,由于欧佩克很多产油国产能不足,欧佩克与减产伙伴国原油产量的实际月均增幅远远达不到40万桶/日。
 
事实上,欧佩克对全球石油库存情况保持着异常密切的关注。
 
据外媒报道,能源情报公司为欧佩克+组织技术委员会会议准备了一份内部报告,全球石油库存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此前预期。报告显示,欧佩克+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高达每日300万桶。
 
在周五油价暴跌之前,欧佩克就已预测,在美国和其他主要消费国决定释放石油库存以帮助平抑价格后,市场盈余将大幅增加。
 
02. 2022年油价前景如何?
 
由于对市场供需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机构目前对明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存在明显分歧。
 
美国市场研究刊物《7点市场报告》(Sevens Report)认为,只要没有新的疫情封禁措施令经济复苏脱轨,油价应该会企稳。
 
瑞讯银行认为,就油价而言,市场对变异病毒的本能反应可能“过头”,如果没有更糟的消息,油价可能回到每桶74美元附近;如果有更糟的消息,油价应该会进一步降至每桶70美元下方,但这同时也将催生欧佩克收紧原油供应的预期,油价下跌空间有限。
 
路透社的月度路透调查认为,欧佩克+集团明年谨慎的生产政策预计将使油价保持在 70 美元以上,预计布伦特原油 2022 年均价为每桶75.33美元。
 
宏观经济研究机构MRB合伙公司执行合伙人兼新兴市场策略师迈赫兰纳·赫贾瓦尼分析:石油供应短缺是由于石油生产方暂时不情愿相信石油需求复苏的持续性,因而继续控制供应量。虽然明年石油需求增长将会依然强劲,但供应增长很可能会满足需求。他预计,布伦特油价在2022年很有可能回落到每桶60至70美元区间,而非继续从当前的水平继续上涨。
 
 
对油价持更乐观态度的是瑞银集团和摩根大通。
 
瑞银集团表示,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现在已经恢复到接近1亿桶的水平,石油需求复苏势头预计将继续。在欧佩克与伙伴国依然对石油市场保持控制的情况下,仍然预计油价会在2022年3月回升至每桶90美元,随后在明年其余时间回落到每桶85美元左右的水平。
 
摩根大通则认为,考虑到欧佩克与减产伙伴国实际富余产能较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2022年和2023年将会分别超涨至每桶125美元和150美元。
 
关于产油国的产能问题,路透社本周一份调查报告也透露出,欧佩克11月石油日产量为2,774万桶,较上月增加22万桶,产量的增加再次低于此前与盟国达成协议的增产计划。在本周政策会议前,产油国产能不足成为一大焦点,这或将成为推高油价的关键因素。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