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20天后环保税就来了!四类对象成征收重点 北京最高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环保税法》,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环保税法》,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保税法》是中国首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它的问世意味着在中国推行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转换将正式启动。

据了解,目前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公布了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保税具体使用税额及项目数。各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环保税具体税额分别按每当量1.2元-12元、每当量1.4元-14元幅度征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

其中,北京市收费标准全国最高,天津、河北、四川等省市环保税标准为最低标准的3-5倍;宁夏、甘肃、江西、吉林等地区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平移原排污费标准;山西、湖北、福建、云南等部分省适当上调标准。

环保税的征税对象分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四类污染品类排放纳税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两种情况无需缴税,一是不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如餐饮企业排入到市政管网的废水)不需缴纳环保税,二是居民个人不属于纳税人,不用缴纳环保税。

12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实施费改税,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的威力,而且税收更加权威、规范和稳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施不同的税率,能有效达到优化调节的作用,对污染重的企业多征收,对污染轻的企业少征收,对没有污染的企业不征收,这样就可达到一种奖优罚劣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实施环保税是一个根本性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倒逼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可倒逼企业提高环保水平”。

最高环保税标准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开征环保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而且从长远来看,能够促使企业实现环保升级、管理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肯定是好事。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环保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按《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的最高上限确定收费价格,即应税大气污染物适用标准为12元每当量,水污染物适用标准为14元每当量,均按税法规定上限执行,这也意味着北京市未来污染治理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北京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北京市原有的近八千家征收排污费的企业已移交地税部门,预计2018年环保税纳税户数量还会有所增多。而且费改税后以法律为支撑,能有效解决此前排污收费制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干预等诸多问题。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对经济观察报说:“此前征收企业排污费是部门规定,而收税则是直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法律高度。”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环保税法》是从税收杠杆入手,企业多排污就要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且收益全部归地方,中央不再参与分成,通过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倒逼企业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北京市环境治理任务很艰巨,实施环保税最高上限利于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排污者责任,促进污染企业注重环保。

近年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投入远大于排污费收入。上述负责人说,2016年北京市排污费收入6.13亿元,但大气治污和水资源保护投入分别达165.6亿元、176.6亿元。

在今年全国空气质量月度状况排名中,河北省基本有超过五个城市排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后十位。为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今年12月1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河北省环境保护税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适用税额方案》,将主要污染物税额标准按地域分为“三档”,分别按照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8倍、5倍、4倍执行,税额标准最高的大气主要污染每当量9.6元,水主要污染物每当量11.2元,最低分别也达到了4.8元和5.6元。

其中,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省13个县(市、区)执行一档标准;石家庄、保定、廊坊和定州、辛集市(不含一档区域)执行二档标准,即大气主要污染物执行每污染当量6元,水主要污染物每污染当量7元,大气和水中的其他污染物分别执行每污染当量4.8元和5.6元。除执行一档、二档区域外,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衡水、邢台、邯郸等市执行三档标准。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征收环保税对企业的影响将会很大,但具体影响如何还要看各地推进和落实的具体情况。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