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润滑相关行业 石化 正文
关注我们:

全球化工行业回顾与展望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2015年,全球能源市场最不容忽视的关键是油价低位运行,截至目前已低于30美元/桶。对化工业来说,低油价意味低原料成本,虽然化工产品价格下跌,但油价跌幅更大,使化工生产商利润空间较大。

编者按:2015年,全球能源市场最不容忽视的关键是油价低位运行,截至目前已低于30美元/桶。对化工业来说,低油价意味低原料成本,虽然化工产品价格下跌,但油价跌幅更大,使化工生产商利润空间较大。但这并不是行业共性,不同产业链受油价影响各有不同。2016年,由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油价未来走势难测,化工生产商的投资与利润空间也可能出现变化,整合和并购已充斥整个行业,这一趋势未来几年还将继续。

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

2015年,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增长,变故频发。IHS咨询公司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的整体表现有所好转,预期增长率为2.9%。其中,美国经济将继续稳健增长,欧洲和日本将小幅上扬,巴西和俄罗斯衰退压力预期会有所缓解。同时,持续的低油价环境,以及来自欧洲央行(ECB)、中国人民银行等货币刺激政策不仅会支持经济增长,而且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上涨空间。然而,过高的公共和私营企业债务、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滑坡,以及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使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全球经济2016年陷于窘境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IHS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6.3%,并将在接下来几年继续减速。重工业、公用事业和采矿业的产能过剩,高债务水平,低收益率,以及负资本回报等问题,将继续拖累经济发展。另外,服务业和轻工业表现优异,并将持续保持活力,房屋销售逐步回暖,房地产市场不再是一贯的负面消息。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体系,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

石油供需将重归平衡

2015年,中国制造业增速放缓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尽管供应商纷纷减产,但需求下降的幅度远大于减产幅度,未来这一趋势仍将继续。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已下跌1/3IHS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将开始走稳。

就石油而言,2015年中国需求的疲软、美国产量的提升,以及欧佩克坚持不减产等三方因素造成供大于求,市场价格持续探底。经过2015910月的缓和期后,价格下跌之势愈演愈烈。12月初,欧佩克表示不会减产后,布伦特油价跌至40美元/桶以下。在价格大幅下跌的刺激下,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170万桶/日,主要增长来自中国和美国。由于一些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困难,2016年石油需求增长有望放缓至120万桶/日,但需求增长预期将超过供应增长,使全球市场供需大体平衡。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预计2016年上半年大致持平,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升。

同时,生产国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仍在继续,美国页岩油产量将是平衡全球供需的关键因素。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受低油价影响严重,2016年将继续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盈亏平衡点。沙特认为,石油市场应由固有价格来调整,而非通过欧佩克供应管理来控制。沙特有意将产量保持在超过1000万桶/日,随季节需求变化,产量可提升至1060万桶/日。

此外,伊朗也准备2016年重返石油市场,预计到2016年底产量将增加50万桶/日。加之欧佩克201511月的产量高达3200万桶/日,世界原油库存可能进一步攀升。

化工业介于能源和消费品之间,因此本质上兼受两方影响。能源价格的变化将影响化工生产成本,而消费市场变化最终会影响化工产品需求。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化工业表现良好。

低成本利益转移给消费者

2015年全球主要化工产品表观需求增长4.5%,作为全球化工产品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以10%的需求增长率引领全球增长。尽管高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库存累积,但强劲的居民消费和产品替代依然推动了大部分需求增长,导致实际消费量增加。

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所提升,低原料价格的利益大部分被转移给消费者。

除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增长外,下跌的化工产品价格也刺激了其他可替代商品的需求增长。由于一些化工产品与其他非化工产品可相互替代,如用于饮料包装的聚酯和聚乙烯可分别替代玻璃和铝,随着化工产品价格的快速下滑,消费品制造商更趋向于使用高性价比的材料来降低成本。多数消费品制造商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对成本尤为敏感,因此材料替代在中国十分常见。

此外,另一个推动表观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回料置换。通常来说,回料成本相对稳定,当新鲜原料价格跌至接近回料价格,消费品制造商会放弃使用回料而改用新鲜原料。2014年,中国消耗约1700万吨的回收塑料,而2015年回收塑料消费量下降逾200万吨。回料消费量的下降驱动了对新鲜原料的需求,从而推动表观需求量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全球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中国市场仍将是主要推动力。略有不同的是,北美地区的需求将在20多年的停滞后重新加速。近几年,由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低原料成本将重振北美制造业。

尽管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低端消费类制造业将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具竞争力的国家,一些跨国公司的高利润和知识产权敏感业务也将远离中国,但大部分制造业仍将留在中国。因此,即使成本增加,短期内中国仍是全球最具成本效益的制造中心。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劳动力成本增速最快,平均劳动力成本过去10年上升了近3倍。然而,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劳动生产率过去10年也大幅增加,抵消了部分成本上涨。此外,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一体化。中国制造业是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产业。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逐步建成从原材料生产开始,到物流、供应、零件制造、装配、产品分销和服务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的高效率产业集群。即使在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公共事业成本和税收的压力下,一体化仍让中国制造业拥有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将保持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更积极的变化是,中国可能继续扩展制造业,并从传统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欧洲,获取更高端的产品包括数码产品、家用电器、重型设备、高速铁路的市场份额。中国将充分利用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成本竞争力,让高端产品大众化,并获取全球市场份额。

资本投入达到历史高位

过去5年,化工业的资本投入达到历史最高。2014年,全球投资高达12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东北亚地区的投资额占全球总投资的60%。其中,多数投资集中在芳烃、合成气及塑料产业。由前期项目带动的后期投资将从2016年开始迅速下降,其中东北亚地区的下降速度最快,降幅足以抵消20162019年北美页岩油气带动的投资增幅。

虽然20172019年可能有尚未公布的装置出现,但投资速度会明显放缓,并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主要集中在煤化工、以进口甲醇为原料的甲醇制烃烯(MTO)、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的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等非常规原料化工产业,而传统投资额自2011年起持续下滑。但由于低油价给资本回报率造成严重影响,煤化工投资热潮“偃旗息鼓”,再加上水资源的制约限制了中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的投资规模,中国企业将大幅削减这方面的资本投入,进而对东北亚地区的投资产生影响。在投资者终于意识到投资无利可图后,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投资泡沫将最终破灭,传统石化投资将在2020年后再次受到青睐。

此外,私人投资是近期中国化工产能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未来5年,民营企业在石化行业的投资将变得更活跃。而中国政府放宽对原油进口权的配置,允许民营企业直接进口原油,将使私人投资在中国进一步获得市场份额。

除投资国内市场外,中国公司也积极投资海外市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获取资源、占有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分散中国市场的潜在风险为主要目标,积极寻求海外新建项目和收购的机会,这种投资趋势未来5年,甚至更远的将来会延续并加快。

并购活动逐渐升温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崩盘,以及公司价值被低估等因素,使得2015年全球化工企业并购活动逐渐升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氏化学和杜邦公司的合并,将在未来数年内刺激更多的并购活动。此外,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各公司也将通过吞并对手公司达到整合从而增加利润的目的。

在中国,2015年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非常频繁,但目前还没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并购。这一现状或将在接下来几年内有所改变,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整合低效益的生产线,节能减排、提高效益来增强竞争力。在铁路、电力和航运等行业,2015年国有企业大规模并购表明了中国政府整合国有资产、提高效益和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决心。地方化工企业之间的整合可能会带动行业并购,因为这些企业的技术和产能许多已过时,市场份额被严重分割,通过并购可以整合市场,淘汰高成本和过剩产能,并精简管理结构。

然而,整合这些公司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民营企业并购较罕见。多数企业负责人认为,公司是个人成功的象征,被收购是个人的失败,因此他们通常强烈抵制被并购或合并。这种文化近期内不太可能改变。但收购财务陷入困境的公司会变得更频繁,因为高负债率公司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以致最终沦为被收购对象。

低油价有利于化工生产商,但却给非常规原料化工生产商带来挑战。未来5年,化工业投资将大幅缩减,因此未来10年市场将走向供应趋紧格局。

利润空间良莠不齐

当低油价为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生产商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伤害了中东和北美这些此前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商,烯烃行业以轻质原料为基础的生产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虽然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但油价跌幅比化工产品更大,化工生产商有丰厚的利润空间。然而,这种机遇并未对所有化工产业链“一视同仁”。总体来看,上游产业都受到较大的市场波动影响,而贴近终端消费品的市场波动则小得多,基础化工产品价格随油价应声下跌。

在中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裂解装置运营商获得近几年来最可观的利润。芳烃生产商也受益于低油价,但所获利润与前者相比差距甚大。对二甲苯的盈利有所改善,但产能过剩依然抑制利润提升。另外,氯碱、甲醇和氨产品链的低能源价格优势已迅速被产品价格下滑侵蚀。

此外,中间体生产商也从低油价中获得一定利益。基础化学品和中间体之间的价差有所扩大。一般来说,用于非耐用消费的化工产品表现相对较好,如乙二醇(EG)、聚酯链和苯乙烯链都有突出表现。而用于基础设施和耐用品的化工产品受需求增长缓慢影响,表现差强人意。如醋酸、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涂料和合成橡胶链受到越来越多的产能扩张和需求滞缓影响,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

IHS咨询公司预测,化工业未来5年的盈利状况将好于预期,但地域性差异仍将存在。短期内,低油价将压低美国和中东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商的利润,这对亚洲和欧洲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生产商有利。就中期来说,油价的复苏将给亚洲和欧洲的化工生产商施加压力。从长远来看,随着化工业新投资的减少,需求增长将逐渐超过产能增长,市场供需将逐步趋紧,行业平均表现将有所改善。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