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汽车服务业五年复盘记:车码头无疾而终、i保养“跑路”、淘汽档口“贱卖”……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汽车服务行业,似乎已经走到了破局的前夜以及多强林立的格局。而在这五年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或曾经开行业先河,或曾经舆论场中央的企业,却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2014年,被称为是O2O元年,各行各业都开始试水O2O。
 
一时间,不管是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还是媒体对他都是趋之若鹜。
 
这一年里,BAT、京东、苏宁、万达和小米等都在布局O2O。从硝烟弥漫的外卖补贴大战到打车补贴大战,O2O渗透到餐饮、汽车、房产、母婴、零售等生活中的各个行业。
 
当然,汽车服务行业也不例外。
 
相较而言,汽车服务行业其实一直都是相对传统的行业。早在互联网在其他领域风生水起的时候,汽车服务行业似乎在互联网方面还是一片沙漠。
 
但是伴随着O2O的兴盛,大约在2014年前后,互联网玩法开始在汽车服务行业大行其道。汽车服务行业的互联网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
 
然而,走到今天,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
 
一方面是随着BATJ等巨头的入场,留给其他玩家进场的机会似乎变得有限,另一方面则是行业中已有的玩家,正在呈现强者越强的态势。
 
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汽车服务行业,似乎已经走到了破局的前夜以及多强林立的格局。而在这五年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或曾经开行业先河,或曾经舆论场中央的企业,却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诸葛修车:估值从60亿元暴跌至1225万,就此停滞
 
时钟拨回到5年前。
 
2014年2月,诸葛修车正式上线。上线第一年,诸葛修车累计交易额便达21.49亿元。而截至2015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交易额更是达到112.32亿元,上线以来,诸葛修车以月增长233%的速度持续攀升,创造了比淘宝快3倍、比凡客快6倍、比聚美优品快20倍的增长记录。
 
2015年12月,诸葛修车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汽车服务市场第一股,风光一时无两。
 
诸葛修车的估值曾高达60亿元。
 
然而,风光无限后,诸葛修车很快又断崖式地跌落深渊。
 
2017年1月15日,诸葛修车创始人祁连庆和吴让生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吴让生获得祁连庆持有的和创万通46%的股权,转让价格为230万元。
 
和创万通是诸葛修车持股公司,46%的和创万通股份折合成诸葛修车股份相当于18.77%股份。而吴让生此前已持有和创万通49%的股权。至此,吴让生通过和创万通间接控制诸葛修车网40.8%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根据这一成交价格,诸葛修车的估值仅为1225万。这也宣告上市时间一年的诸葛修车就此倒闭。
 
“我们过度依赖资本了。”在接受《汽车服务世界》专访时,祁连庆曾将诸葛修车失败的最大根源归结于此。
 
用祁连庆的话说,诸葛修车是产业链模式,需要资本做后盾。
 
“我们有了资本后,整个节奏出现了问题,同时启动多个板块,出现盲目扩张的做法,导致人员和运营体系跟不上,做事情也变得不是特别细致。那时就想着先跑马圈地,然后回头再去完善。因为国家准备推出的战略新兴板可以对利润不作为必须项,就像美国纳斯达克一样,我们没有及时考虑起步就盈利的问题,而是通过挂牌新三板实现转板。”
 
祁连庆曾说,他当时做诸葛修车,之所以会有产业链思维,是因为他自己在每个环节都做过,每个环节的痛点他们也都知道,有着亲身经历。
 
正是因此,祁连庆说,当时他们做产业链受到行业人的捧场,就是因为他们能解决对方的每个痛点,他们的方案是对方需要的。
 
“如果不是整个产业链我都亲身做过,可能我做诸葛修车也就不会一上来就是产业链思维,也不会把诸葛修车构想的很大,或许,诸葛修车的结局也不会是最后那样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一上来就布局过于宏大,也是导致诸葛修车最后各方面都自顾不暇的“原罪”。
 
淘汽档口:从A轮融资3千万美元到最后3亿“贱卖”
 
2017年11月30日,京东汽车后市场业务上线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发布会上,京东确认已经完成对淘汽档口的收购。
 
就此,淘汽档口这家曾被誉为汽车后市场估值最高的企业,以3亿元的价格把自己卖给了京东。
 
彼时,很多人认为淘汽档口是“贱卖”自己。毕竟,他们A轮便已经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融资,随后B轮同样完成3000万美元的融资,而3亿的价格还不及淘汽档口的A轮融资估值。
 
成立于2014年1月的淘汽档口,早期的主营方向是汽配的B2B采购平台,成立仅一年便拥有了10万+的B端客户。随后在2015年2月,淘汽档口正式推出淘汽云修的连锁品牌。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3月,淘汽档口在全国拥有18个中心仓,淘汽云修在全国拥有1200家服务网点,并计划在2016年将门店拓展至10000家。
 
有分析人士曾指出,淘汽档口“贱卖”的原因是淘汽档口的资金链已经断裂,缺乏谈判资本,另外就是淘汽档口在B轮融资时曾签有对赌协议,在履约期到来之时却没有达成预期承诺的结果。
 
此外,淘汽档口成立淘汽云修试图切入门店的尝试不成功也是他们最终出局的一个原因。
 
淘汽云修做线下门店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彼时,他们希望通过加盟模式,改善淘汽档口的利润率以及现金流,但最终他们的目标并没有达成,依然陷入资金链的问题中。
 
其实,在做淘汽云修之时,淘汽档口内部有两种声音,一是先走直营模式,先保证门店品质,然后适当的时机再考虑加盟,另一种声音就是直接采用加盟模式。
 
从结果来看,加盟模式并没有改善淘汽档口的现实困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秉持非黑即白的观点,既然加盟模式不成功,那么当初走直营模式,淘汽档口就一直能成功。因为,毕竟行业中有从线上用加盟模式切入线下门店的成功者,比如途虎,虽然淘汽和途虎在模式上并不完全相同。
 
淘汽走到最后,并不是某一点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比如,淘汽内部派系的矛盾等。
 
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也让淘汽在汽车后市场的大舞台上消失。
 
博湃养车:C轮融资失败,终走到人去楼空的那一天
 
2016年4月5日凌晨,博湃养车维修公众号发布公告长文《认识这么久,第一次说再见》,正式宣布破产倒闭。
 
博湃养车前身为易捷卡,成立于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更名为“博湃养车”。
 
此前,博湃养车的估值曾高达6亿美元。
 
博湃创始人吉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博湃养车的失败归结于贪婪两字。“不是想着怎么做好一个生意,而是想怎么做大,怎么拿更多的钱,什么时候能上市。”
 
博湃养车算得上是上门保养的代表性企业。博湃养车的落幕,甚至对汽车后市场的O2O项目都具有致命的打击。
 
有行业人士曾说,行业信心全坍塌掉了。
 
2015年3月,博湃养车在拿到京东、易车等参投B轮1.1亿元融资之后,开始疯狂烧钱扩张,不到半年内,扩张至全国22个城市,员工剧增至1400名。
 
吉伟心中,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通过免费烧钱铺路的方式,用低价甚至是补贴来迅速改变消费者的保养习惯,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周而复始累计大量用户后,再尝试造血。
 
资本市场向好的时候,吉伟的这种玩法或许能撑到黎明的到来,但一旦资本市场寒冬,问题或许也会迅速放大。
 
很不幸,博湃养车很快迎来了资本寒冬期。
 
2015年8月,博湃启动了C轮融资,他们计划融资1亿美元,彼时很多人都主动找到吉伟,让博湃养车留出投资份额给自己。但到9月份的时候,风向突转,资本寒冬正式来临,早先承诺投资博湃养车的投资人都不见了踪影。
 
融资不利的背景下,博湃养车的资金链越来越吃紧,最终走向了裁员和业务收缩的方向,但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出局的命运。
 
其实,资本寒冬当然是融资不畅的一大原因。但是,或许业务本身的问题才是导致博湃养车的最终失利。
 
博湃养车的做法就是当时行业的普遍想法,先快马加鞭地做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然后期望通过规模化再去融资,但并没有考虑业务盈利能力的问题。
 
但是,O2O的纯平台模式在后市场中其实很难行得通。因为,后市场具有重线下、重服务的属性,不重视线下,玩家必然要在这里或大或小的栽个跟头。
 
而且,对于后市场而言,真正的痛点其实并不在廉价,而是服务。博湃养车将在其他行业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互联网价格战打法复制到后市场,企图利用价格战等方式引流,迅速形成规模化优势,但这种思路最终被证明并不见效。
 
要知道,在单个线上用户获取成本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业务本身又不具备盈利能力,那么,这需要多少融资额去熬到上市的那一天?更何况,很不幸的是博湃养车又遇到了资本寒冬。
 
i保养:以“跑路”方式结束一段曾经美好的时光
 
2014年底,人保、腾讯路宝和嘉实多三方形成战略合作,推出i保养,而i保养的商业模式则是“买保险送保养”。
 
从成立到最后倒闭的3年多时间,i保养共完成了两轮融资。
 
2016年7月,i保养完成1亿元Pre-A轮融资,领沨资本领投。2017年11月,i保养获得由新老股东及银行、战略合作伙伴共计2.6亿元的A+轮投资及信贷支持。
 
据i保养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i保养拥有20000家合作网点,覆盖全国341个地级行政区域和7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
 
而i保养的用户从0到100万,只用了将近1 年零2个月,而且用户发展的速度更是呈指数级递增。
 
但在漂亮的开局之后,i保养最终是人去楼空,老板跑路,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据公开报道显示,惠保科技前后亏损超过3亿元。
 
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张杰曾撰文指出,i保养将车险和保养两大刚需产品结合其实做对的,在他看来,这远比洗车、加油、保养等单品类的组合要更靠谱。
 
那么,i保养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i保养是打着“免费保养”的旗号入局的,在早期更是承诺,符合条件的车主在投保人保车险的同时,可以获得全年免费无限次保养服务。
 
而“无限次保养服务”或许使得i保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有了这个噱头才给了大家足够兴奋的理由。车主兴奋、修理厂兴奋、投资人兴奋、惠保融资拿的兴奋。试想,不限次吸引来的都是什么用户(黑车司机、贪便宜里程数高的等)?或者是不是真用户(多少修理厂用亲戚朋友的车牌冒领机油,我不能说全部,但是比例高到什么程度可以想象)?”张杰曾分析道。
 
而现实也是如此。“无限次保养服务”这一产品设计上的漏洞造成了大量的虚假刷单。虽然最终i保养将“无限次保养服务”调整成“全年4次保养服务”,但似乎这个反应过慢,前期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此外,张杰认为,i保养+这是一个饮鸩止渴的行为。他的观点是,预收款等金融行为是在业务可控前提下,金融进入会是促进。如果业务本来就是失控,加入金融元素,无疑是火上浇油。
 
“i保养在初期,应该收紧全国扩张的野心。先做透、做深一个区域,形成规模效应,这带来的业务稳定性,健康度都要更好。”
 
当然,i保养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融资节奏没把握好,导致资金链断裂。
 
惠保科技前高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平台估值20亿元时,创始人王刚的股份还有60%左右。当时他对融资额低于2亿元的资本都不谈。
 
而到了2018年5月份左右,媒体曝光i保养创始人王刚已经跑路。最终,i保养以一种最不体面和缺乏担当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车码头:阿里巴巴最失败的投资?最终无疾而终
 
早在2014年,天猫曾上线安装服务业,通过整合大量安装服务门店,为卖家和消费者提供落地服务能力。
 
2016年,天猫开展车码头项目,希望帮助门店实现互联网化以及提供正品供应链,帮助门店实现智慧升级的模式。
 
车码头项目在早期战果丰硕,短短时间内就合作了数千家线下门店。车码头甚至创造过一个月扩张411家门店的疯狂记录,试图在短时间内让多个城市的门店都挂上“阿里车码头”标识的野心可见一斑。
 
2016年9月,阿里方面曾表示,“目前线下汽车后市场门店只需要2万家,95%的门店都要面临淘汰。阿里汽车计划2017年底在全国开设2万家车码头门店。”
 
但就在阿里发力线下门店时,线上却开始差评如潮。
 
阿里和门店合作,本质上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本和流量优势快速获取用户,进而占领线下市场。另外,他们也试图通过这种合作,将线下门店的服务、价格、流程变得标准化,提高门店的工作效率和服务体验。
 
而且,按照设想,当车码头合作的门店越来越多,车码头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也能不断增强,进而带来配件采购成本的下降。这听起来本事一个美好的故事。
 
但是,门店却经不起车码头的烧钱之痛。
 
为了快速获取用户,车码头曾推出188元洗车20次的车主卡,但洗车本就不是一项很赚钱的项目,而车码头的车主卡可以说更是让门店洗一辆赔一辆,同时还挤占了其他业务的工位。
 
或许,这可能导致门店对持有车主卡的车主在服务上敷衍了事,而车主又对服务体验差这件事给予差评,而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想借助价格优势快速获取用户,最后反而落得一地鸡毛。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车码头在和线下门店的合作中,其实抱着的态度更多是门店是自己平台的打工者,平台给门店只是结算工时费。而单单工时费,并无法支撑得起门店的日常经营。这种不对等的合作模式注定在最后会分奔离析。
 
而车码头此前设想的门店服务、价格、流程的标准化打造,也只是一纸空谈。有合作门店曾表示,也就是挂个阿里的贴纸。
 
于是,经历过早期的甜蜜后,车码头很快陷入了困境。随后,车码头模式被证明行不通,车码头项目随即也就无疾而终。
 
彼时,有媒体以《阿里巴巴:最失败的投资——车码头》为标题为阿里的这次后市场试水定调。
 
结语
 
2014年到2019年,算得上是汽车后市场和互联网结合的萌芽期和成长期。
 
一批批的创业者,怀揣着梦想闯进了后市场这片土壤,希望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去颠覆这个曾经还处于刀耕火种的行业。
 
但是,这批颠覆者,似乎都或大或小犯了类似的错误,贪大求多更多着眼资本市场。他们只顾着做更多的订单,融更多的钱,而并没有去考虑项目什么时候能盈利,没有去考虑成本结构。
 
此外,互联网之于后市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是导流?在这五年时间里,似乎已经坐实线上对线下的引流是个伪命题。
 
本质上来说,后市场的最终落脚点是维修店。因而,谁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好门店的问题,或许就能成功一大半。
 
而门店现在最头疼的又是什么呢?没有客户,很多门店没有业务,处于亏损。百援精养CEO赵明更是认为行业中的僵尸门店占到了70%。
 
新康众CEO 商宝国曾表示,天猫车站不是导流,而是想把最好的厂商推荐给消费者。“今天很多修理厂的工时费非常低,甚至没有工时费,凭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认证,通过消费者认可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把工时收费提上去。”
 
或许这是一个新思路。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在后市场万亿规模的诱惑下,在资本热的催生下,后市场曾经一片热闹景象。你方融资我登场,但这似乎是涨潮的力量,所有参与者都会跟着上浮。但在资本寒冬的退潮之际,谁在裸泳又变得一目了然。
 
说到底,我们不能仅仅借助风口,我们需要能真正脚踏实地解决行业的顽疾。
 
但我们似乎又应该依然向竞争失败者致敬,同时,敬畏后来者的勇气。
 
毕竟,他们的存在让这个行业有了更美好的可能。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