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电动车销量猛增 中国“去油化”加速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在2017年电动车的销售额增长53%后,中国的消费者有望在今年购买100多万辆电动汽车。中国的领导层正在制定一项面向未来的全电动汽
在2017年电动车的销售额增长53%后,中国的消费者有望在今年购买100多万辆电动汽车。中国的领导层正在制定一项面向未来的全电动汽车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电动汽车销量达200万辆,并在2040年前实现全面禁止内燃机。

中国对于电动汽车的热情受到国内因素的推动,但通过承诺发展电动汽车,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加速全球电动汽车的应用。

随着制造业实力的增长,电动汽车的技术成本将会下降,像当初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成本一样。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经济实惠的电动汽车将会比预期更快更广泛地得到应用。

尽管中国电动汽车销售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全球视野显示,其他国家的电动车销量也持续强劲增长,在2017年达到了目前最高的水平。
 
中国为什么力推电动车发展?
 
电动汽车扩张在国内有三大好处:经济机遇、能源安全以及更清洁的空气。
 
中国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战略经济机遇,并希望引领这项新技术,主导全球运输市场。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由于制造成本低于内燃机汽车,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增至1100万辆,2030年将达到3000万辆,2040年达6000万辆。
 
中国在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于全球市场定价的进口燃料的依赖,给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带来了安全和经济风险,因此电动交通也提高了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30%,高于2007年的10%,汽车带来的能源需求不会很快下降。而推行电动汽车,将能源需求转移到几乎完全来自国内的电力,降低了油价飙升的风险。
 
另外,电动交通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汽车尾气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污染源之一,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对中国政府来说,大幅减少尾气排放对于解决城市雾霾造成的不满情绪至关重要。
 
民众要求更清洁的空气,而电动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为零。中国将需要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确保在计入电网排放后,这些汽车能更加清洁。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这方面的计划,电动汽车是现代清洁电网的一项资产,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动车产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制造业的扩张,供应链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电动汽车行业将克服目前的供应限制。特斯拉(Tesla) Model 3的潜在买家面临6个月至一年以上的延期交货,而多伦多地区的雪佛兰博尔特(Chevy Bolt)买家面临至少一年的等待。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动汽车工厂建立供应链所需要的成本、时间和专业知识,但这些紧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动汽车的潜在需求。
 
当然,任何乐观的电动车行业展望也必须要认识到向电气化转型所面临的障碍和技术挑战。即使使用最快的充电器,给电池充电仍然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基础的充电设施也需要扩大,特别是对于没有专用家庭车库充电器的公寓居民来说。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中国的公用事业公司预计到2020年将有50万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联网,而美国多个州也正在开发州际充电走廊。
 
中国的电动车投资、承诺和雄心最终将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国内原因,中国正在推动这个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产业。通过在气候变化目标和友好公平竞争方面的合作,一个新的、更好的电动交通系统完全可以实现。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未来仍有待把握
 
虽然中国已经建立起了早期的领先地位,但电动汽车市场和它所创造的制造业岗位仍将被争夺。虽然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中国将在2025年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近50%,引领电动汽车转型。但随着全球其他市场的加速发展,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39%。仅在美国,到2050年,电动汽车就可以占到新轻型汽车销售额的75%。
 
电动车的销售正在增加美国的财富。尽管很多人都在关注低于预期生产速度的特斯拉Model 3,但加州的汽车出口增长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2013年的6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逾30亿美元。许多其他有前景的国内电气化运输技术和公司也有望实现类似增长。
 
汽车制造商正朝着这个销售机会迈进。通用、大众、戴姆勒、日产、沃尔沃等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正计划在未来十年大举扩张电动汽车。从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到整个国家,电动汽车在消费者的选择和商业投资上都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先进技术上也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然而,需要明智的公共政策来才能引导美国企业家的创造力。尽管美国全国各州首府都有相关政策,但强有力的国家领导层肯定会引领美国在蓬勃发展的清洁技术市场上取得成功。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