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行业视界 正文
关注我们:

北斗智慧能源分享|工业低碳化挑战重重 合理润滑降碳促高质量发展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以被喻为“工业设备的血液”的润滑油为例,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合理的润滑解决方案可有效帮助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因此,以润滑管理为降碳细节工程的切入点从而促进企业节能降碳也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合理润滑降碳促高质量发展
 
以被喻为“工业设备的血液”的润滑油为例,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合理的润滑解决方案可有效帮助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因此,以润滑管理为降碳细节工程的切入点从而促进企业节能降碳也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022年8月,距离中国提出“3060”目标过去近两年。两年间,中国彰显出超强的大国行动力。中央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强调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31个省份均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写入地方“十四五”规划;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多个行业积极相应号召,制定节能减碳路径规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
 
“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章建华称。
 
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从能源结构转型到产业结构升级,这场艰辛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而作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工业领域的低碳之路俨然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工业低碳化之困:体量大 任务重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具体来说,能源供应方面,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十四五”开局之年,这场首次聚焦双碳目标的顶层会议,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放在了仅次于构建能源体系的次序上。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
 

 
“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对全国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上述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六项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工业约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0%。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四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煤炭消费占比虽呈下降趋势,2018年跌入60%以内,但短期内仍是我国主要能源来源。
 
在“双碳”目标下,工业领域仍然面临产业、能源结构亟待调整等现实问题。一边是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的硬道理,一边是生态环境制约工业规模的无奈。两相权衡,只有积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同时实现经济总量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
 
未来,除了承受国内的低碳发展压力,工业领域还将受到国际的“碳”冲击。
 
2021年7月,欧盟国家盟委员宣布推出全球首个“碳边境税”(CBAM)计划,首批针对包括钢铁、水泥、化肥和铝在内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作为实现新气候目标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预计从2026年开始分阶段实施。
 
11个月后,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了“碳边境税”法案的修正案文本,并将起征日期从2026年推迟到2027年,扩大了征收范围并纳入了间接排放,再度表明欧洲实施“碳边境税”的坚定态度和加强实施力度的决心。
 
多家机构研报预测,绿色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包括碳足迹等绿色生产要求和管理规范,将对中国机电、纺织等产品出口带来冲击。对此,国内应加快构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进退机制,继续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供应商队伍,为工业企业提供绿色改造服务。
 
可见,无论是为了实现国内的双碳目标、顺应产业升级的要求,还是与国际接轨、打开海外市场,节能减碳都是一条必由之路。
 

 
绿色破局 技术优先
 
2021年7月,中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至今,中国碳市场交出了一张令人欣慰的“周年考”答卷。
 
截至今年7月,全国碳市场实现配额交易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亿元,市场配额履约率达到99.5%以上,过半企业参与了交易,近两个月碳配额交易价格在55元到60元之间。
 
长期来看,这一碳交易价格远未“触顶”,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日前公开表示,据其团队测算,“十四五”期间碳价预计约为68元/吨二氧化碳,“十五五”期间将上升至104元/吨二氧化碳,“十六五”期间则会上升至178元/吨二氧化碳。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除电力行业以外,其他行业也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其中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业。
 
随着“碳”的外部性逐渐被内部化,企业不得不正视碳中和的微观影响:进入碳市场以后,当企业用完碳配额,必须付出真金白银购买碳排放权。反之,如果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了碳排放,用不完的碳配额还可以拿到碳市场上交易获利。
 
低碳发展,箭在弦上。诸多难题又该如何破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促进传统高碳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结果同样显示,85%的企业认为技术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约70%的企业认为研发和人才是第二重要因素。
 
技术,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提出,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强化系统观念,推进综合施策,严格监督管理,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这意味着,降碳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对照行业标杆水平以外,还将于财政、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与产业、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度挂钩。
 
同时,降碳更是一项细节工程,特别是当企业围绕重点工序和重点设备的节能改造初见成效时,锱铢必较的细节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挤”出减碳潜力。
 
以被喻为“工业设备的血液”的润滑油为例,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合理的润滑解决方案可有效帮助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因此,以润滑管理为降碳细节工程的切入点从而促进企业节能降碳也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有力支撑,才能引导企业走好这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高速路。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