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ubricant(微信号) | 官方微博 | 网站首页 | 帮助 |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风云 正文
关注我们:

长城润滑油绿色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2024论坛
打印 RSS
字号:T|T
摘要:7月1日,全国范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
7月1日,全国范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这也成为继轻型车和公交、环卫、邮政等重型城市车辆之后,“国六”排放标准在国内汽车市场全面落地。该标准的实施也意味着,在汽车排放标准上我国实现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全面接轨。
 
长城润滑油绿色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中国润滑油网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六”标准全面落地对汽车产业影响深远。需要作出努力的不仅是车企,与汽车环保相关的润滑油等配套产品也需要同步升级。面对不断更迭的排放标准和日益严苛的市场需求,作为国内汽车配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以“绿色长城、科技长城”为发展理念,不断赋能汽车产业的环保升级。
 
1、标准持续迭代,打造绿色产品体系
 
2020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大国,2.75亿辆的存量规模无疑让汽车成为影响国家环保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除了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车辆效能外,加速润滑油产品品质和标准的升级迭代,同样也是“国六”标准高质量落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作为始终伴随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民族品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产品的升级迭代为“国六”标准实施提供了高品质润滑保障。早在2019年,长城润滑油就正式公布了全面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尊龙CK-4级柴机油T700、L1500两款重磅新品,同步引领了中国柴机油产品的全面升级。2020年8月,在尊龙T700的基础上,全新升级的尊龙T700PLUS柴机油上市,12万公里的换油周期不仅极大降低了用车成本,环保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乘用车领域,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环保性能同样出色。2020年7月,成功挑战20000公里换油周期的全新一代金吉星系列JP1旗舰产品和J700高端产品上市。新产品采用低硫灰环保配方,不仅全面满足“国六”发动机的润滑及排放需求,也实现了“超强清洁、双重耐磨、高低温保护”三大核心性能的全面升级。
 

 
除了助力燃油车润滑油环保标准断提升外,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不断向新技术、新标准发起挑战。2021年6月,长城润滑油全新发布了混合动力超级节能型发动机油、电驱动减速箱油、电动汽车恒温液以及专用制动液等一系列全新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高标准的绿色润滑保障。
 
从商用车、乘用车再到新能源汽车,全领域车用润滑产品的迭代升级,不仅展现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作为市场领军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也彰显出中国品牌在低碳环保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2、绿色科技赋能,助推产业环保升级

相较于欧美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50-70年过渡期,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渡时长仅为30年,碳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科技创新成为碳排放目标加速实现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辉曾表示:“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是长城润滑一直以来坚持的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公司,我们相信当中国企业突破了科技的天花板,未来市场上中国品牌一定会独树一帜。”
 
以服务中国航天70年的尖端技术为依托,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秉持产品和技术“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理念,携手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行业龙头企业,不断赋能汽车产业链的高质量绿色发展。2020年,API(美国石油协会)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全球质量级别最高的汽油机油规格,长城润滑油成为全球首批、国内首家获得APISP/GF-6技术认可的润滑油企业。金吉星系列、尊龙系列润滑油作为最贴近大众的车用消费品,成为长城润滑顶级技术创新实力的展现。
 

 
强化自身创新能力之外,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还通过科研前置的方式,助力车企环保技术不断升级。目前,长城润滑油与国内90%以上的主流车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奔驰、丰田、通用、日产等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开展了下一代新发动机的同步开发。在国内OEM车用油市场,长城润滑油占有装车及服务用油65%的市场份额,获得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等世界多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认证,每年为1000多万辆新车提供装填用油,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原厂油”供应商。
 
从1981年生产出我国润滑油史上第一款高档小包装润滑油,到今天全面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升级,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堪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4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在整个汽车行业升级转型、节能减排成为全球主流的大背景下,率先完成产品体系升级并拥有深厚技术积淀的长城润滑油,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浪潮中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润滑油网致力于好文分享与行业交流,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权,请留言删除。欢迎转载分享。  
 
 
 
 
中国润滑油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润滑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